以大熊猫保护为核心 成都将大手笔打造“熊猫之都”_熊猫亚洲论坛
- 欢迎来到熊猫亚洲论坛 论坛微信

以大熊猫保护为核心 成都将大手笔打造“熊猫之都”

来源:川观新闻官方账号 | 2022-09-25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红霞 吴浩)10月18日傍晚,备受瞩目的成都“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方案评审会(第三阶段)通过逐轮投票方式,从6个候选方案中确定了3个优胜方案的入选名单,最终设计方案将从三甲中产生,并做进一步深化。经过长达4个半月的征集、踏勘和评审工作后,“熊猫之都”项目的设计蓝图已经近在眼前。

以大熊猫保护为核心,规划面积达69平方公里的“熊猫之都”承载天府文化,将成为成都国际化的城市品牌载体。成都大手笔建设“熊猫之都”的意义在哪里?未来会有怎样的格局?随同方案一起亮相的,是成都的城市品牌塑造之路。

游客众多,品牌化很弱

来自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及相关部门的调研报告,表明成都大熊猫受到关注的情况:截止10月,成都市共有268只大熊猫,其中:圈养大熊猫195只,野生大熊猫73只;去年,成都市接待入境游客300万人,参观大熊猫的境外游客就达到80多万人次,参观大熊猫已经成为成都游的首要目的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成为世界大熊猫文化展示窗口和全球大熊猫国际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大熊猫也成为四川乃至国家的“外交使者”,国外旅居的50多只大熊猫,分别生活在美、德、日、英等14个主要客源地市场国家,是成都吸引境外游客的“萌宝宝”。大熊猫成为成都市不可替代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名片,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

然而,大熊猫如此热,但大熊猫的品牌建设却不尽如人意。统计显示,省内10个市(州)33个县(市、区)159个乡镇分布有大熊猫,共建立了35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虽然都在主打“大熊猫”文化品牌,但应该可以形成更大的合力,在大熊猫资源整合、文化作用、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提升空间也非常大,“需高水平统筹熊猫品牌建设,高水准打造‘世界知名、全球唯一’的大熊猫科研保护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该调研报告中这样表述。

2016年1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审议,同意成都市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去年8月,四川省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统筹推进大熊猫保护、开发,实施“天府大熊猫”品牌战略创造了条件。

从中外合作开始,“熊猫之都”渐成型

去年4月,成都提出打造“天府文化”,大熊猫文化与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一起,代表成都特有的地域文化,成为“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5月18日,成都市领导在中德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中提出,大熊猫是成都最亮丽的名片,要组织专门团队研究如何讲好大熊猫故事,促进国际双向合作,提升城市美誉度。要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从科研、旅游、文创、友城、建筑、食品、艺术等多方面着力。今年1月,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园内首个项目——自然科学与艺术互动体验博物馆将于明年上半年开工,成都建设有全球视野的“熊猫之都”的内外部条件越来越充分。

7月1日,全国首条主题绿道——102公里环绕成都市区的三环路熊猫绿道分段开放,5.1平方公里的中国最大露天熊猫文化博物馆提速建设。8月17日,国内首家“熊猫国际艺术中心”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馆,首届“天府大熊猫文化研讨会”同时举行。10月1至2日,“2018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举行,咪咕音乐等三大平台进行了直播,线上观看人数达635.2万。大熊猫中文社交媒体在全球的大熊猫粉丝已超过2000万人。

成都熊猫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实施大熊猫品牌战略,建设“熊猫之都”大势所趋。

6月5日,成都对外发布“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公告”,全球招标。6月8日至24日,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联合体、99家机构进行了报名。入选的3家设计单位中,集中了全球6家顶级规划和设计单位,其中两个方案都是由中外优秀设计公司组成的联合体,都具有丰富的跨国规划和设计的经验,“水平相当高,将来会是成都国际化的代表之作”,一位参加评审的专家如是评价。